Search

【標點符號──番外篇】當中文寫作遇到英文用字……
**
中文寫作夾雜著英文,已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標點符號──番外篇】當中文寫作遇到英文用字……
**
中文寫作夾雜著英文,已是常見的寫作形態。文稿中,英文字母的大小寫、英式句號的使用與否,以及英文與中式標點(特別是夾注號與引號)的關係,也就成了工作上經常遭遇的小小困擾。趁著冬雨煩心,試著靜下來整理一下我的想法。

必須說明的是,就我所知,目前有關上述的問題並無統一的規範用法,所以以下說的並不一定對,只是作為有興趣者討論的基礎。
**
一、英文的夾注、說明、引用,應該置於引號之外。

例1──很明顯,這是一套給「信徒」(believers)看的電影,因為只有信徒,才可以在黑暗中看見光明。

不寫(例1A)──很明顯,這是一套給「信徒(believers)」看的電影……

書名號也是如此:

例2──英國詩人彌爾頓寫的《失樂園》(Paradise Lost)強調,人類的始祖亞當與夏娃「有足夠的能力循規蹈矩,但也可隨自己的意願沉淪墮落。這不是上帝的疏忽,而是上帝的方法。

不寫(例2A)──英國詩人彌爾頓寫的《失樂園(Paradise Lost)》強調……

不只是短詞語,句子也是如此:

例3──馬克吐溫說「真相穿鞋子所需的時間,足夠謊言繞著地球跑半圈」(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),指的就是人類喜惡厭善的本性。

不寫(例3A)──馬克吐溫說「真相穿鞋子所需的時間,足夠謊言繞著地球跑半圈(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)」,指的是……

二、英文的句子句首字母須大寫,如「例3」。

三、比較複雜的情況是英文句子的句號使用。

作為一個句子局部成份的英文夾注句應省略句號:

例4──痛苦比快樂教會我們更多(Pain teaches us more than pleasure),這個事實,每個成年人都有深刻的感觸。

不寫(例4A):痛苦比快樂教會我們更多(Pain teaches us more than pleasure.),這個事實,每個成年人都有深刻的感觸。

間接引語的英文句號應省略:

例5──馬克思說,哲學家以不同的方式解讀世界,但世界需要的不是解讀,而是改變(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, in various ways: the point, however, is to change it)。

不寫(例5A)──馬克思說,哲學家以不同的方式解讀世界,但世界需要的不是解讀,而是改變(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, in various ways: the point, however, is to change it.)。

也不寫(例5B)──馬克思說,哲學家以不同的方式解讀世界,但世界需要的不是解讀,而是改變。(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, in various ways: the point, however, is to change it.)

注意,只有完全直接引語的句式,因為中式句號(。)必須在下引號(」)之內,所以夾注的英文必須使用英式句號(.)。當然,英文句末若是問號或驚嘆號,則都必須保留。

例6──馬克思說:「哲學家以不同的方式解讀世界,但世界需要的不是解讀,而是改變。」(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, in various ways: the point, however, is to change it.)

例7──鮑勃‧迪倫傳頌一時的〈風中飄揚〉(Blowing in the Wind)有一句「面對不公不義,一個人可以假裝沒有看見,掉頭就走多少次?」(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’t see?),不知鼓舞了多少義憤填膺的人挺身而出。

四、如果中文作為英文的夾注?

因為句型還是中文句,所以英文句的引號應用中式引號(「」);同時,因為句型是中文句,英文句未的英文句號也應省略。

例8──小說《老人與海》有一句話傳頌一時:「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」(真漢子寧死不屈)。

不寫(例8A)──小說《老人與海》有一句話傳頌一時:”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”(真漢子寧死不屈)。

也不寫(例8B)──小說《老人與海》有一句話傳頌一時:「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.」(真漢子寧死不屈)。

#不過,「例8」是值得商榷的,因為這違反中文句式直接引語的句號必須在下引號之內的規範。

或許可以改為(例8C)──小說《老人與海》有一句話傳頌一時:「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(真漢子寧死不屈)。」

但這一來又違反夾注號不應在引號內的規範,見「例1」。這問題的確有點麻煩。

五、如果是整段或多段英文引用,因為句子是英文句,所以英文應使用英式引號(””),並加英式句號。

例9──美國作家懷特(E.B. White)在《這裡是紐約》(Here is New York)寫到城市與個人的命運,文字簡潔流暢:

“Many of its settlers are probably here to escape, not face, reality.”
(很多移民來到這裡是為了逃避,不是面對現實。)

“It can destroy an individual, or it can fulfill him, depending on a good deal on luck. No one should come to New York to live unless he is willing to be luck.”
(紐約可以毀掉一個人,也可以成就一個人,視乎運氣而定……)

**
#這是《一次搞懂標點符號》書中沒有的,為讀者作一點補充。

《一次搞懂標點符號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01802?sloc=mai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